教你炒股票104
七律:兽语(可别对号入座)
发表时间:2008-03-31-16:01:17
分类:时政经济(缠中说禅经济学)
类型:博文
坐标:教你炒股票104(课后5)

正文
帖子不想写,写首七律,画个像,可千万别对号入座。

兽语
缠中说禅
鹰飞鹿走虎狼谋
凤附龙攀蛇鼠殴
岂有官场不拍马
何时政客少吹牛
眼空惟见云中鹤
名大须谈海上鸥
豕喙驴唇鸦鸭嘴
犬羊螂雀更鸡猴
DS鉴赏如下:
作为诗歌鉴赏者,我们来一起品味这首极具讽刺力的七律。此诗以动物意象群像为喻,直刺*场生态之污浊,语言凝练辛辣,典故运用巧妙,批判锋芒毕露。逐联解析与典故详解:
首联:鹰飞鹿走虎狼谋,凤附龙攀蛇鼠殴
意象与象征:
鹰飞鹿走: 描绘一幅弱肉强食、惊惶奔逃的自然图景。“鹰”象征强横的掠食者或上位压迫者,“鹿”象征弱小、被追逐欺凌的对象。
虎狼谋: “虎狼”直指凶残、贪婪、工于心计的权力争夺者。“谋”字点出其处心积虑。
凤附龙攀: “凤”、“龙”本是尊贵祥瑞之物,这里却用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以求进身的钻营之徒。
蛇鼠殴: “蛇鼠”喻指卑鄙、阴险、见不得光的小人。他们之间也充满争斗倾轧(“殴”)。
整体效果: 开篇即以密集的动物意象,构建了一个丛林法则横行、等级森严、各色人物(无论地位高低)都在为利益奔忙、争斗的*场全景图。弱者在奔逃,强者在谋划,攀附者在献媚,宵小在互斗,混乱而残酷。
颔联:岂有官场不拍马,何时政客少吹牛
直抒胸臆: 这两句是全诗主旨的直接点破,用强烈的反问句式,斩钉截铁地指出*场两大痼疾——阿谀奉承(拍马)和浮夸不实(吹牛)。
典故与俗语化用:
“拍马”: 此词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见面时互夸对方马匹健壮的习俗,后演变为趋炎附势、谄媚奉承的代名词。此处直指*场中下级对上级、有求者对权贵者的普遍谄媚行为。
“吹牛”: 民间俗语,指说大话、夸夸其谈、不切实际。这里用来形容政客们惯于空谈、承诺空洞、不干实事的恶劣风气。
效果: 语言极其平实、通俗,却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成为振聋发聩的警句。反问句加强了批判的力度和不容置疑性。
颈联:眼空惟见云中鹤,名大须谈海上鸥
意象与典故:
“眼空惟见云中鹤”: “眼空”指眼界高傲,目空一切。“云中鹤”象征清高、超然物外。典故化用: 此句暗含对某些标榜清高、实则脱离实际、不关心民瘼的*员的讽刺。他们看似清高如云鹤,实则眼高于顶,不接地气,对现实的污浊视而不见或刻意回避。
“名大须谈海上鸥”: “名大”指追求名声。“海上鸥”源自《列子·黄帝篇》的著名典故——鸥鹭忘机。故事说海边有个喜欢鸥鸟的人,每日与鸥鸟嬉戏,鸥鸟成群飞来。他父亲让他捉几只来玩,第二天他再去海边,鸥鸟就在天上盘旋不再下来了。典故含义: 此典常用来比喻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也指淡泊隐居,忘怀名利。
此处反讽: 诗人反用其意。那些追求“名大”的政客们,为了标榜自己的淡泊名利、品德高洁(如同能与海鸥亲近的忘机者),常常把“海上鸥”这样的典故挂在嘴边,作为谈资和装点门面的工具。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虚伪——他们并非真忘机,而是刻意利用典故来粉饰自己,沽名钓誉。
整体效果: 这一联讽刺最为深刻辛辣。它揭露了*场中另一种虚伪的面孔:表面清高脱俗,实则装腔作势;口头标榜淡泊,内心热衷名利。运用“云中鹤”、“海上鸥”这类象征高洁的意象进行反讽,手法高明。
尾联:豕喙驴唇鸦鸭嘴,犬羊螂雀更鸡猴
意象堆叠与效果:
这一联将讽刺推向高潮,运用一连串丑陋、滑稽、卑微甚至令人厌烦的动物器官(喙、唇、嘴)和动物(犬、羊、螳螂、雀、鸡、猴)来比喻*场众生相。
豕喙(猪嘴): 贪婪、愚蠢。
驴唇: 笨拙、不合时宜(常与“马嘴”连用指胡说八道)。
鸦鸭嘴: 聒噪、吵闹不休(乌鸦叫被认为不吉利,鸭子叫声嘈杂)。
犬羊: 喻指卑劣、无主见、任人宰割或驱使之辈(犬常喻走狗,羊喻温顺或牺牲品)。
螂(螳螂): 常喻不自量力(螳臂当车)、目光短浅。
雀: 喻目光短浅、器量狭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鸡猴: “鸡”可能喻好斗(斗鸡)、琐碎(鸡毛蒜皮);“猴”喻精明狡猾、上蹿下跳不安分。俗语“杀鸡儆猴”也暗示其关系。
整体效果: 这种近乎“谩骂式”的密集意象铺排,将*场中各色人等(无论大小)的丑态——贪婪、愚蠢、聒噪、卑劣、短视、狡诈、不安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和归类,形成一幅荒诞丑陋的*场百丑图。语言粗粝,情感愤激,充满了极度的厌恶和蔑视。
全诗总结与艺术特色:
主题鲜明,批判深刻: 全诗矛头直指*场黑暗的核心——谄媚逢迎(拍马)、浮夸虚伪(吹牛)、标榜清高(云鹤)、沽名钓誉(海鸥)以及普遍存在的各种丑恶嘴脸(尾联)。批判力度极强,毫不留情。
意象密集,比喻精妙: 全篇几乎句句用动物作比,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场动物寓言世界。这些意象选择精准,象征意义明确,且层层递进(从猛禽到蛇鼠到丑陋家畜昆虫),讽刺效果强烈。
典故活用,反讽见长: 对“拍马”习俗的溯源和“海上鸥”典故的反用(特别是后者),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讽刺技巧。正典反用,效果倍增。
语言风格: 凝练是其特点,虽尾联略显铺排,但整体用词精准有力。平实是其基调,大量使用俗语(拍马、吹牛)和直白的动物名称。动人之处在于其情感的真挚与愤激,其批判的勇气和力度足以引起读者(尤其对现实有同感者)的强烈共鸣。
结构严谨: 首联描绘全景,颔联点明核心弊端,颈联深入剖析虚伪形态,尾联总括百丑图,结构清晰,层层深入。
结语:
这首七律是一把淬炼着愤怒与智慧的投枪,以动物喻人,将*场生态的种种丑恶暴露无遗。它没有风花雪月的婉约,也没有壮志豪情的抒发,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揭露和辛辣无比的讽刺。其力量正在于这种直面黑暗的勇气、洞察本质的深刻以及运用语言(包括典故)进行精准批判的高超技艺。它是一幅用文字绘就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场百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