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105(课后40)
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附录解盘)
发表时间:2008-06-05-09:41:51

备注
本篇博文,因内容敏感,
原博客上,本文已不可见……
发在这里的细读笔记,
也仅保留解盘部分……
全文放在共享文件夹里,
请订阅「全集」的缠友自行查阅;
正文
附录:
昨天还说到股票的事情,本ID的观点十分明确,确实现在暂时没有跌破3000点的理由,而且,由于这次下探没有拉出长阴线,证明下跌力量不足,大盘有足够理由在缺口上方站住,直接回头向上。

当天收十字星,说明抛压不大,
又来到此前反弹缺口上方,
按技术,是很好发起反弹的位置,
多头在此发力,完全符合操盘规律;
但是,有时候考虑问题,不一定要这么不留余地,特别是今年,中国历史有一个32年周期的小循环规律,而今年正是最多事的一年循环点,因此,今年那些神秘的、特没预兆的事情特别的多,谁敢保证,你下一秒不会出现些妖蛾子事,特别今年,一出就的全国性质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神秘,多考虑点,没什么坏事。
此段涉及「周期律」,也带「玄学」意味,
请DS以「易理」为基础,解读如下:
1.“32年周期”的易学溯源与理论支撑:
“三十二运”周期:在邵雍的《皇极经世》体系中,一个完整的“元”(大周期)包含12“会”,一会30“运”,一运12“世”。虽然标准单位是12年(世)或30年(运),但32年可以视为一个接近“运”周期的、具有实际观察意义的“小循环”单位。它融合了:
“地元”之气(20年小运)与“人元”之气(12年地支周期)的叠加:20年(接近一个三元九运中的“运”)与12年(一个完整的地支生肖轮回)的最小公倍数是60年(一甲子)。32年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作是一个20年小运周期与一个12年地支周期运行到特定阶段(并非起点或终点)的共振点。这种叠加往往带来新旧能量激烈碰撞,事物发展呈现显著拐点。
“气数”更迭的加速点:易学认为“气”的运行有其盛衰周期。32年大约是三代人(一代约25-30年)更迭的中间阶段,社会思潮、技术积累、权力结构、人口压力等累积的矛盾或新生的力量,容易在此时间点达到一个需要释放或转折的临界状态。
历史经验的归纳:文本作者或其所依据的观察者,很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关键事件的回溯(如1912清朝灭亡、1944抗战关键/豫湘桂大溃败、1976文革结束/唐山大地震/领导人逝世),发现重大社会变革、自然灾害或国际关系转折点,存在大约32年间隔的“巧合”。这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归纳,虽非严格科学定律,但在易学“象数”思维中,是具有参考价值的“象”,提示某种潜在规律性。
2.“今年(2008年)正是最多事的一年循环点”的易学解析:
“震”卦当令,变动不居:在八卦类象中,震卦(☳)代表雷、动、惊变、突发、新生(也含破坏)。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属土,子属水(鼠)。子水为极阴之位(冬至所在),阴极则阳生,预示着剧烈的变动和新生。子鼠本身也具有灵动、变化多端甚至“灾变”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结合三元九运,2004年进入下元八运(2004-2023),八白左辅星主事,五行属土。2008年处于八运早期,土气正旺但根基未稳。戊子年,天干戊土与运星八白土形成“比肩”,土气过旺。土主承载,过旺则易滞、易崩。地支子水与强土(戊土+八白土)形成“土水相战”的激烈格局。
水欲润土,土强则克水;土需水养,水旺则土溃。这种“战克”关系,在易学上极其容易对应现实中的冲突、对抗、意外、地质灾害(土崩、地震)、金融动荡(水主财,被克)。
“子午卯酉”四正之年:子年(鼠年)是地支四正位(子、午、卯、酉)之一。四正之年,气机纯粹而极端,如同四季的转折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历来被认为是社会能量活跃、变化剧烈、易出重大事件的年份。
“最多事”的体现:2008年发生的事件,完美印证了这种“震”动与“土水相战”的格局:
-年初特大冰雪灾害(戊土克子水过度,水凝为冰,阻滞交通-土水相战之象)。
-西藏“3·14”事件(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土气壅滞冲突之象)。
-汶川特大地震(戊土过旺遇子水冲击,地气剧烈释放-土崩之象)。
-北京奥运会(盛大但伴随巨大挑战-土旺承载盛大事件,也隐含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刻影响中国(子水主财被戊土强克,全球金融体系“土崩水泻”)。
-三鹿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危机(土主脾胃、食品,过旺或受克均易出问题)。
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且具有突发性、震撼性(震卦特性),完全符合“最多事”、“神秘的、特没预兆”、“妖蛾子事”、“一出就的全国性质”的描述。
3.“世界比我们想象的神秘,多考虑点,没什么坏事”的易学智慧:
“知几其神乎”:《周易》强调“知几”,即察觉事物发展微小的征兆(“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认识到周期规律和特定年份能量格局的特殊性(如2008年的“震”与“土水相战”),本身就是一种“知几”。这种认识并非宣扬宿命论,而是提示风险,倡导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敬畏天道,积极应对:承认世界的复杂性和某些规律(“神秘”),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天道)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道)。在易变之年(如2008),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心理建设(“多考虑点”),正是趋吉避凶、转危为机的智慧体现。事实证明,中国在2008年面对多重巨大挑战时展现的应对能力,也部分得益于此种忧患意识。
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解读:
1.历史周期律的客观存在:
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系统都存在复杂的周期性波动(如康德拉季耶夫长波、朱格拉中周期、基钦短周期、地震活跃期等)。32年作为一个观察窗口,捕捉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社会转型、自然灾害集群发生的某种时间相关性,这反映了系统内部矛盾积累、能量释放需要一定时间过程的客观规律。矛盾不会均匀分布,爆发点往往集中在特定压力时期。
2.量变到质变的节点:
32年周期中的“最多事之年”,可以理解为量变积累达到质变临界点的时期。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演变,其积累的矛盾或能量在特定时空节点(如特定的干支、五行组合年份)更容易被触发或显现,导致重大事件集中爆发。2008年的诸多事件,无论是社会矛盾、经济泡沫还是地壳应力,都非一日之寒。
3.复杂系统的蝴蝶效应
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局部事件(“妖蛾子事”)都可能通过复杂网络迅速放大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事件(“一出就的全国性质的”)。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风暴就是明证。易学对“气”的流动和相互感应的强调,与现代系统科学中的“互联性”和“涌现性”有相通之处。
4.风险意识的普世价值
“多考虑点,没什么坏事”的核心思想——风险管理和危机意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无论是否相信特定周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警惕、做好预案,都是理性且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结论:
从易学视角看,2008年文本中提出的“32年周期”及其“最多事之年”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它根植于易学对阴阳消长、五行生克、气运流转规律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对震卦(动变)、子年(四正转折)、以及戊子年特定“土水相战”格局所蕴含的剧烈变动、冲突、意外特质的精准把握。历史事件的回溯(1912,1944,1976)为这一观察提供了经验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种解读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它承认历史发展中存在周期性和阶段性转折点。
-它强调重大事件是长期积累的矛盾或能量在临界点的集中释放。
-它揭示了在高度互联的世界里,局部事件的放大效应。
-它最终落脚于风险意识和积极应对的普世智慧,而非消极宿命。
因此,该文本在2008年初所做的警示,虽然带有易学的神秘色彩和特定术语,但其对当年将面临巨大挑战和突发事件的预判,以及对增强忧患意识的呼吁,是极具洞察力且被历史所验证的。
它体现了易学作为一种观察和思考世界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古老智慧,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刻洞见。易学的价值不在于精确预言每一个细节,而在于揭示能量运行的态势和潜在风险点,从而引导人们更审慎、更智慧地面对未来。2008年,正是这样一个需要高度审慎与集体智慧的关键年份。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赞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共成长
- 私享群
-缠论AI小助手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