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105(课后44)-诗人画廊(三):屈原+太白

教你炒股票105(课后44)

诗人画廊(三):屈原/太白

2008-06-09-09:56:56

正文

病前说过要用七律给世界上自古以来本ID看得上眼的诗人画像,组成一诗人的画廊。既然现在病情有所稳定,本ID也要继续履行诺言,画廊今天重新开张,刚过端午,那就从屈先生开始,顺带上太白老顽童。

有「诗词画像」的诗人,

都是缠师「入眼」的诗人,

也算一个「评价」体系了:)


屈原

缠中说禅

山鬼吟风歌紫烟

离骚一曲九霄悬

尘寰何处能濯足

浊世谁人堪问天

路漫漫兮求上下

雾淫淫矣敌腥膻

残躯蹈海酬星月

楚国魂招端午船

由DS鉴赏如下:

1.  山鬼吟风歌紫烟

开篇以屈原《九歌·山鬼》中的精灵形象起兴。“山鬼”本是楚地传说中的山中女神,在屈原笔下成为高洁、痴情的象征。她于风中吟唱,紫烟缭绕(紫烟常象征祥瑞或仙境),营造出神秘幽渺的意境。此句借“山鬼”这一屈原创造的经典意象,暗喻屈原作品中瑰丽浪漫的楚辞世界,及其蕴含的深情与理想。

2.  离骚一曲九霄悬

直指屈原最伟大的作品《离骚》。“九霄悬”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离骚》的崇高地位和永恒价值,如同高悬于九天之上,光辉璀璨,不可磨灭。这不仅赞颂了《离骚》的艺术成就,更凸显了其蕴含的追求真理、忧国忧民精神的伟大与不朽。

3.  尘寰huán何处能濯足

“濯足” (濯 zhuó,洗) 化用屈原《渔父》中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原意是随遇而安。此句反其意而用之,以沉痛反问:在这污浊的人世间(尘寰),哪里还能找到清澈的水流让我洗去双脚的污垢?深刻表达了屈原对现实世界黑暗污秽的极度失望、格格不入与精神洁癖。

4.  浊世谁人堪问天

“问天”指屈原另一名篇《天问》。诗中屈原对宇宙、自然、历史、神话发出了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疑问。此句在“浊世”的背景下发出诘问:在这昏聩kuì混乱的时代,还有谁能像屈原那样,怀着巨大的悲愤与困惑,敢于向苍天发出震撼人心的质问?既赞其胆魄,更悲其孤独,无人理解与共鸣。

5.  路漫漫兮求上下

直接引用《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凝练地概括了屈原一生最核心的精神:无论道路多么漫长艰难(漫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求“上”不得,寻“下”无门),他始终在执着地探索真理、追寻美政的理想。此句是屈原伟大人格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浓缩。

6.  雾淫淫矣敌腥膻

“雾淫淫” (淫淫 yín yín,形容雾气浓重弥漫) 描绘出环境的重重迷雾与阴湿晦暗。“腥膻” (腥膻 xīng shān,本指牛羊的腥臊气,常喻指外族的入侵或污秽的事物) 在此处喻指楚国朝廷的腐朽黑暗、奸佞nìng当道以及可能的外患(如秦国的威胁)。

此句形象地写出屈原所处的险恶环境:如同置身于无边浓雾之中,与周遭弥漫的污秽腥臭之气(喻指邪恶势力)苦苦抗争。环境描写烘托出斗争的艰难。

7.  残躯蹈海酬星月

“蹈海”并非屈原真实的死法(他是投汨罗江),此处是用典。典故源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曾言宁愿“蹈东海而死”也不臣服于秦。后世常以“蹈海”象征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酬星月”:星月象征高洁的理想、光明的追求或天地神明。此句意为:屈原以自己残损的身躯毅然赴死,投身清流(江海),以此殉葬他心中如星月般高洁的理想。用“蹈海”之典更强化其殉道精神的悲壮与决绝。

8.  楚国魂招端午船

结尾落笔于后世对屈原的深切纪念。“楚国魂”指屈原不朽的爱国忠魂。“招魂”是楚地古老的巫术仪式,屈原曾作《招魂》。“端午船”指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源于民众划船打捞屈原遗体或驱散鱼虾。

此句将历史(楚国)、精神(魂)、民俗(端午船)融为一体:千百年来,在端午的龙舟竞渡中,人们仿佛仍在呼唤、招引着这位楚国忠魂的归来。民俗承载着永恒的怀念,屈原的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

总结:

这首七律以凝练的笔触、深沉的意象和贴切的典故,高度概括并深情礼赞了屈原的一生及其不朽精神。从瑰丽的文学世界(山鬼、离骚),到对污浊现实的绝望与质问(濯足、问天);从上下求索的执着(路漫漫),到与黑暗的殊死抗争(雾淫淫、敌腥膻);最终以死明志(蹈海),其精神化为永恒的民族记忆(端午船)。

全诗情感真挚动人,典故运用精当,逐句推进,层层深入,成功塑造了屈原高洁、执着、悲壮、不朽的诗人与爱国者形象,读来令人感佩不已。


太白

缠中说禅

地纵天横未帖腔

仙才傲骨不能降

驱云逐梦凌诗海

揽月舒怀落酒缸

抱负空背归大雅

年华虚掷逝长江

惟留独影孤峰坐

不厌相看世几双

DS鉴赏如下:

1.  地纵天横未帖腔

“地纵天横”描绘天地广阔无垠、自由奔放的景象。“帖腔”(帖,tiē,意为服帖、顺从;腔,调子、规范)意指遵循常规、拘束于某种模式。

此句开篇气势磅礴,用天地纵横的宏大景象,比喻李白诗歌的气魄与格局。一个“未”字,鲜明地指出李白的天纵之才绝非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之辈,其诗情如同天地运行般自然奔放,不受任何世俗或诗坛陈规的束缚。奠定了全诗对李白狂放不羁、卓然不群形象的赞颂基调。

2.  仙才傲骨不能降

“仙才”点明李白被世人誉为“谪仙人”的超凡诗才。“傲骨”指其刚直不屈、高傲自尊的品格。“降”(xiáng),屈服、低头。

此句直接点题,揭示李白的精神内核。“仙才”是其天赋异禀,“傲骨”是其人格脊梁。一个“不能降”,斩钉截铁地强调了李白面对权贵(如“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传说)、面对世俗、甚至面对命运时那份永不低头的倔强与清高。这是对其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高度礼赞。

3.  驱云逐梦凌诗海

“驱云逐梦”想象李白如仙人般驾驭云霞,追逐理想梦境。“凌诗海”,凌驾于诗歌的海洋之上。

此句以瑰丽浪漫的想象,描绘李白的创作境界。“驱云逐梦”化用其游仙诗意境(如“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喻指其诗思天马行空,不受现实羁绊。“凌诗海”则盛赞其诗歌成就之高,如同在浩瀚的诗国海洋上傲然凌驾,成为巅峰般的存在。极写其诗情之飘逸与成就之卓绝。

4.  揽月舒怀落酒缸

“揽月”化用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及“水中捞月”的典故。“舒怀”,舒展胸怀。“落酒缸”,将明月揽入酒缸之中。

此句巧妙融合李白两大标志性特征:对明月的痴迷与对美酒的酷爱。“揽月”既是其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暗喻其高洁的理想追求。“舒怀落酒缸”则是一个极具李白特色的浪漫夸张:仿佛他将九天明月摘下,只为投入酒缸,在痛饮中舒展豪情、寄托怀抱。这既是对其嗜酒如命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其借酒兴诗、在醉意中释放磅礴诗情与生命激情的传神刻画。

5.  抱负空背归大雅

“抱负”,指李白的政治理想(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空背”,徒然背负,落空。“归大雅”,回归到《诗经》中《大雅》所代表的纯正、高雅的诗歌传统。

此句转折,慨叹李白政治抱负的落空。“空背”二字充满惋惜,指其“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在现实中碰壁,终成泡影。然而,“归大雅”则峰回路转,指出他政治上的失意,反而促使他回归文学本真,将满腔热情与才华,倾注于诗歌创作,最终在《大雅》所象征的纯正、高迈的诗歌艺术领域,取得了不朽成就。这是对其人生际遇的深刻洞察。

6.  年华虚掷逝长江

“年华虚掷”,美好时光白白浪费。“逝长江”,如同长江之水奔流消逝。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典故。

此句紧承上句,进一步抒发对李白人生际遇的感慨。“虚掷”带有深深的无奈,指其政治才能未得施展,生命在漂泊流离中消耗。以“逝长江”作喻,既形象描绘了时光一去不返,也暗合李白与长江的密切关系(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更在宏阔的时空背景下,流露出对其坎坷人生和宝贵才华未能尽用的深切叹惋。

7.  惟留独影孤峰坐

“惟留”,只剩下。“独影孤峰坐”,一个孤独的身影独自坐在孤峰之上。此句描绘李白精神世界和身后地位的孤独与崇高。“独影”、“孤峰”营造出强烈的孤绝感,既象征他生前“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语)的孤独境遇,也隐喻其艺术成就卓绝千古、难觅匹敌的巅峰地位。“坐”字赋予画面一种永恒的静穆感,仿佛诗仙的灵魂永远栖息在那精神的孤峰之巅,俯瞰众生。

8.  不厌相看世几双

“不厌”,不厌倦。“相看”,互相注视、对望。“世几双”,世间能有几对(指像他这样的人物或能真正理解他的人)。

结尾句意蕴深长。前句写其“独坐”,此句却言“不厌相看”。“相看”的对象,既可指那高悬的明月(李白永恒的知己),也可指后世真正理解他的知音。然而,“世几双”的反问,道尽了天才的孤独本质——纵然千年之下,能真正与其精神比肩、心灵相通者,世间又能有几人?这既是对李白千古孤独的咏叹,也暗含了诗人对这份孤独的无限追慕与惺惺相惜之情。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总结:

这首《太白》诗,以凝练的笔触、雄奇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高度概括了李白作为“仙才”的卓绝诗艺、作为“傲骨”的独立人格、政治理想的幻灭与艺术成就的永恒,以及其贯穿生死的千古孤独。

诗中巧妙化用李白诗句及生平典故(驱云、揽月、酒、长江、孤峰、明月等),注入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地纵天横”与“独影孤峰”、“驱云逐梦”与“年华虚掷”的强烈对比,既展现了李白生命的壮阔与跌宕,也升华了其精神境界的孤高与不朽。

全诗语言平实中见奇崛,情感真挚动人,是对诗仙李白一曲深情的礼赞与挽歌。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共成长

- 私享群

- 云文全集(精品课)

-薇宝缠论细读笔记合集1.0(带目录)

-薇宝读缠专题-中枢篇

-缠论AI小助手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