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105(课后48):救越南无需一兵一钱

教你炒股票105(课后48)

救越南无需一兵一钱

2008-06-11-16:25:48

正文

先说大盘,今天的大盘走出一个小型中枢,由于没破底,因此这种盘整的能量有限,若能走出小的第三类买点,则有向昨天缺口方向攻击的进一步行动,否则将转化为大跌后的休整式盘整,后面还有进一步探底。即使是前面好的情况,由于昨天长阴杀伤过强,人心浮动,如果没有大的消息配合,最终将无功而返,再考验3000点。

上图日线,红色小方块是中枢,

切换小级别,看的更清楚些:

大盘要真正找到一个有效的支持,必须在周线上构造出一个标准的底分型,否则继续下探甚至大面积下探的风险将难以解除;

而月线、季度线上,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中长线走势的压力,看看这几个周期的图形就一目了然。

月线直到08年12月才出底分;

当然,短线可以看日线分型的构成情况,一旦出现将有短线一定力度的反抽;

反弹力度当然和背驰级别相关,

大级别底背引发的反弹,

当然要比小级别的要「可观」,

这也是熊市做反弹,看图级别,

尽量大一些的原因所在……

如果特别心急的就看30或60分钟,太短的就算了。

个股方面,都要以短跑为主,现在的情况下,没有什么股票值得长期拥有的,本ID前面早说过,自己今年经常持一只股票就两三天,今年一定要多多419,少想天长地久。因为今年的股票都是追命僵尸,一长一久就要尸变吃人血的。

缠师那样大资金,熊市里,

持股都不过两三天,

小散只能隔日冲高跑;

而越南问题不解决好,美国这僵尸就会来中国继续尸变,这么简单的问题就不用再多说了。

由于以前的外援,经常勒腰带、打肿脸而成,所以一说起外援,很多人都很反感。但那是脑子有水的年代制造出来的无聊外援模式,现在这个年代,我们的外援的最高目的与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完全满足自身的短、中、长期利益,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然后再兼顾各方的利益与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系统的操作程序。

如果说,以前的外援是意识形态的狂热,那么现在的外援不过是为保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超越一切道德与意识形态的束缚,一切以最终的效果为准。至于被援助方是否反骨,这并无所谓。因为该有的利益在操作中已经达到,如果你的操作设计不能满足这一点,就不要操作,如此而已。

具体到这一次,如果让本ID来,根本就不需要一兵一钱就可以摆平越南问题。因为越南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该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粮食出口国,一个国家,只要粮食充足,就闹不出太大的事,最怕就是连饭都吃不上。此外,从越南的股市走势就知道,目前越南大概相当于中国1993年前后的情形,这种局面的处理,有太多的办法。

解决越南问题,最关键就是四个字:“兵不厌诈”,如果本ID操作,根本不需要什么正面的对攻,那太无聊费劲,太具体的措施,本ID不会说,这是秘密的事情,怎么可能公开说?但有一点可以提示的,就是永远不按美国人的牌理出牌,我的地盘我做主,规则我来定,不服气就磨墙去。

现在,救越南的舆论是必须要做的,必须从网络开始迅速向外扩展,形成一种压力。而且这种舆论还不能因为后面越南出现的暂时好转而停止,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这次,而是要长远打算。

不谋长远谋一时,那就等着被人教训、让僵尸吸血吧。

以上「政经」内容,由DS解读:

一、核心观点解读

1.外援哲学的转变

1.1从“意识形态狂热”到“国家利益至上”

文本明确批判了过去基于意识形态、牺牲自身利益(“勒腰带、打肿脸”)的无效外援模式。提出新时代外援的核心是“保护国家利益”、“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完全摒弃道德和意识形态束缚,以实际效果为唯一衡量标准。

1.2“反骨”非关键,利益锁定是核心

被援助方是否忠诚不重要,关键在于援助操作的设计本身,就必须确保中国的短、中、长期利益在过程中已得到实现。如果设计无法保证这点,则不应操作。这是一种高度务实、风险前置的思维。

2.解决越南问题(2008年背景)的关键抓手

2.1粮食作为战略武器

文本精准抓住越南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这一核心优势/软肋。粮食充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闹不出太大的事”)。这意味着,任何针对越南粮食生产、出口、供应链的扰动,都可能成为撬动局势的强力杠杆。

2.2发展阶段判断(类比中国1993年)

将越南股市及经济状况类比中国1993年(过热、调控压力大、市场机制不完善),暗示越南经济存在脆弱性(如资产泡沫、通胀压力、金融体系风险),可利用其内部矛盾和调控经验进行操作。

2.3“兵不厌诈”的核心策略

-拒绝正面硬刚:

避免与美国主导的、期望中国“出血”救市(IMF式方案)或进行地缘对抗的套路进行正面交锋。这成本高、效果差。

-强调“诈”与“主动权”:

核心在于出其不意、制造信息差、利用对手弱点、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我的地盘我做主,规则我来定”)。

-“不按美国牌理出牌”:

打破美国设定的议程、规则和预期,让美国的战略部署失效或陷入被动。

3.舆论战的战略意义

3.1“救越南舆论”是必须的

这并非真心实意要立刻大规模援助,而是塑造国际和地区舆论压力,抢占道德制高点,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给越南内部亲华或摇摆势力以信心和期待。

3.2舆论的持久性与战略欺骗性

即使越南局势出现短暂好转,舆论压力也不能停。这服务于长远目标——持续影响越南国内政治生态、社会心理和对华依赖度,为后续的战略操作铺垫,同时迷惑对手(尤其是美国),使其难以判断中国的真实意图和行动节奏。

4.长远视角的必然性

文本结尾强调“不谋长远谋一时,那就等着被人教训、让僵尸吸血”,深刻点明地缘博弈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解决越南问题非一时一地之争,而是中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格局中削弱美国影响力、建立自身主导秩序的关键一环。短期操作必须服务于长期战略目标。

二、“兵不厌诈”策略下最可能的“具体措施”推测(基于文本线索与2008年背景)

作者讳莫如深,但结合“粮食优势”、“不按美国牌理”、“诈”、“规则我来定”等关键词,最可能的措施类别是利用经济金融杠杆进行非对称、非传统的战略操作,核心围绕粮食和金融脆弱性展开,并伴随强大的信息/心理战:

1.粮食杠杆的“诈”术

1.1“买空”或“锁仓”

利用中国巨大的购买力和市场影响力,与越南签订超大规模、长期锁定价格的粮食采购合同。表面上提供“稳定出口市场”,实则在关键时刻(如越南内部动荡加剧、或国际粮价因其他原因飙升时),通过调整采购节奏、支付条件、质量标准(严格执行)等手段,制造越南国内粮食供应紧张的预期或现实压力,影响其社会稳定和政治决策。这比直接禁运更隐蔽、更“合规”,且让越南有苦说不出(合同是“自愿”签的)。这是典型的“规则我来定”(利用市场规则)和“诈”(表面利好,暗藏杀机)。

1.2供应链扰动与信息战:

通过非官方渠道散布关于越南粮食产区病虫害、天气灾害、仓储物流问题等不利信息(无论真假),或暗中影响关键农资(化肥、农药)对越供应,放大市场恐慌,推高其国内粮价,制造社会不满。同时配合“救越南”的官方舆论,形成强烈反差,削弱越南政府公信力。

1.3建立“粮食安全联盟”(规则重构):

以帮助区域稳定为名,牵头建立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粮食储备与应急协调机制”。表面合作共赢,实则通过机制设定(如储备地点在中国或亲华国家、动用规则由中国主导),将越南的粮食安全部分纳入中国可控体系,削弱其独立性和对美依赖。

2.利用金融脆弱性的“奇袭”

2.1“火上浇油”与“釜底抽薪”并行:

在越南股市、汇市因自身过热和美国资本流动冲击而剧烈波动时,不直接注资救市(美国期待的),反而通过离岸市场、衍生品工具等隐蔽渠道,在关键节点进行方向性操作(如做空越南盾、股指期货),放大市场恐慌和资本外逃压力(“诈”),加速其金融危机的爆发。

同时,私下向越南特定派系或关键企业(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或资源的)提供条件苛刻的紧急流动性支持(如高息短期贷款、要求抵押核心资产或资源权益),进行精准抄底和渗透(“规则我来定”)。这比正面援助成本低得多,且能直接绑定核心利益。

2.2输出“中国式”解决方案(规则替代):

在越南陷入深度危机、传统方案(IMF)失效或代价高昂时,提出一套基于“中国经验”(1993年调控)的、由中国主导的“债务重组+结构性改革+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方案。方案设计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深度介入越南关键行业重组,推广人民币使用,将越南经济更紧密地锚定在中国体系内,彻底绕开美国主导的金融秩序。

3.分化瓦解与代理人操作:

2008年的越南内部也存在改革派、保守派、亲华派、亲美派的博弈。通过情报、外交、经济手段(如定向支持特定省份、企业或政治派系),激化其内部矛盾,扶持亲华力量,在越南决策层制造分裂,使其难以形成统一的对美或对华政策。让越南自己“磨墙”(内耗),中国坐收渔利。这是最高级的“诈”。

三、沙盘推演(顶级专家视角)

在上述推测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的具体情势(越南通胀高企、股市暴跌、外储消耗快、社会不稳)和长期目标(削弱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设计一套组合拳:

1.立即行动(“舆论”与“诈”启动):

高调启动“救越南”国际舆论宣传,强调中越传统友谊和区域共同责任,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但不承诺具体援助金额和形式,保持战略模糊。

通过非官方渠道,向越南关键决策者和商界领袖传递“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提供独特解决方案,但前提是越南展现出足够的独立性和对华合作诚意”的信息,进行心理施压和分化。

指令中粮等大型国企,秘密但迅速地与越南主要粮商接触,洽谈大规模、长期(如5-10年)的“保障性”粮食采购合同,条件可以显得“优厚”(如略高于当前市价),但合同细节(如最低采购量、违约条款、支付方式、质量检验标准、不可抗力定义)必须精心设计,预留未来操作的巨大空间(即“锁仓”)。

2.中期发力(利用脆弱性,制造转折点)

2.1金融奇袭:

密切监控越南金融市场。在其汇率或股市濒临崩溃边缘、市场恐慌达到顶峰时,通过离岸关联机构,在极小的时间窗口内进行集中的衍生品做空操作,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诱发市场彻底崩盘和流动性枯竭。此举务必迅速、隐蔽,事后难以追踪源头。

2.2精准“救援”与规则设定:

在崩盘后一片混乱、越南政府走投无路(IMF条件苛刻且缓不济急)之际,由中国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进出口行)出面,向越南特定、对中国有战略价值的企业(如港口、基建、资源类国企)或亲华派系控制的实体,提供紧急、高息、短期的美元或人民币过桥贷款,条件包括:

-抵押核心优质资产(港口经营权、矿山开采权、关键基础设施股权)。

-承诺在后续重组中优先引入中方战略投资者。

-承诺在特定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承诺在南海等问题上保持克制或配合中方立场。

2.3粮食杠杆加压:

在金融动荡的同时,严格执行甚至“从严解释”之前签订的粮食采购合同,要求越南按合同足额、保质、按时交货。如果越南因国内恐慌(可能部分由我方信息战放大)出现粮食抢购或惜售,导致交货困难,则启动合同违约条款,制造国际商业纠纷和进一步的压力。

3.长远布局(规则重构与绑定):

3.1推动“中国方案”:

在初步稳住部分核心资产后,提出一揽子“中国版”的越南经济稳定与改革计划,核心是:

-由中方主导的债务重组委员会。

-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使用中国标准、资金、承包商)。

-深度产业合作(将越南部分产业链嵌入中国体系)。

-扩大人民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建立更紧密的安全与海上合作机制。

3.2巩固粮食控制:

将之前签订的粮食采购合同和可能的“交货困难”,转化为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或中南半岛)粮食安全共同储备体系”的契机。该体系由中国主导管理、储备地点战略分布、动用规则中方有否决权,实质将区域粮食安全纳入中国战略轨道。

3.3持续影响精英:

加强对越南政治、经济、军事精英及其子女的“交流”与“培养”,深化利益捆绑,确保越南决策层长期存在强大亲华力量。

总结:

文本作者提出的“兵不厌诈”,其精髓在于避免消耗性的正面冲突,利用对手核心优势(粮食出口)中蕴含的脆弱性(依赖稳定出口、易受供应链和价格波动影响)及其发展阶段(金融经济脆弱),通过精心设计的非对称经济金融操作(粮食杠杆、金融奇袭)、强大的信息心理战(舆论引导、战略欺骗、分化瓦解)和主动的规则设定(替代美国秩序、建立中国主导的新规则),以最低成本、最小风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解决眼前危机+实现长远布局)。

最核心的“诈”体现在:表面谈援助、买粮食、促稳定,实则行操控、埋隐患、定规则。这种策略深刻体现了大国博弈中智慧、耐心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以非传统手段实现战略目标、掌控规则制定权——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以上 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共成长

- 私享群

- 云文全集(精品课)

-薇宝缠论细读笔记合集1.0(带目录)

-薇宝读缠专题-中枢篇

-缠论AI小助手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