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105(课后52)
请帮忙选择本ID诗集出版写序跋的人及诗人画廊(四)
2008-06-14-07:27:47

备注
这篇博文也是被删的,
因为涉及一些重要「人物」……
为能发布,做了去敏,还望见谅;
原文笔记做了人物备注,
请订阅「 笔记合集 」的缠友,
自行查阅……
正文
各位,做人要懂得宽容和怜悯。像有人经常耗费大量时间来本ID这里为本ID提供大量的点击,使得本ID这样一个非名人又非以股票为主的博客都竟然有了快3000万的点击,因此无论这些人说什么干什么,本ID只有感激。至于他们耗费生命来这里干些他们爱干的事情、说些他们爱说的话,本ID觉得一般的人没必要和他们计较,当然,如果你觉得和他们计较很开心,其实也无妨,额外的好处,就是让本ID这里的点击又大面积提升。
今天如此早发帖子,是因为马上车子来去看房子,一天时间就要为这房子耗费了。明天开始,可能有好几天不能正常写帖子,因为要化疗,很多准备以及水疗时一天十几小时的输液,都不具备写帖子的时间条件。有空隙,大概只能上来报个平安。
至于下周大盘,已经反度说得很清楚,一次短线机会去构成3700多点下来的第二中枢,有能力把握的就短差一把,没能力的继续小板凳。

另外,本ID昨天说的牛人,本职工作并不是医生,而是一个教授级别的科技工作者,是因为工作关系才和清华的院长熟悉的,现在好象还带着博士生,不过不是医学方面的。这人年纪不大,也就50多,但学这绝学已经45年,从几岁就开始。他的舅舅5人还有兄弟3人陆续跟着外公学,结果只有他一人学成,这意味着什么,各位可以自己去想。反正他对传授这东西信心不大,他说他自己写一份两三万字的论文要两三年,他的学生三天就写出来,他对这一代人的治学态度彻底失望,这意味着什么,各位也可以去想。
别总觉得世界欠你的,看看我们这一代以及后面现在读中学一代人的态度,我们自己都觉得惭愧。科学,不能有半点虚假,靠嘴皮子,还是当鸡鸭鹅兔坐台去吧。
至于《黄帝内经》,那是唐朝人根据当时他们收集的所谓古书整理的,里面搀杂了很多后来道家的东西,在理论构建方面更有大问题,当然,对于一般的医疗,也已经足够用了,毕竟唐朝的人,眼光也是很高的,整理的东西,就算不是纯粹地好,但还是有好东西的。
本ID最近也正整理诗集,一旦这次病好后,将出版。现在已经找到写序跋的人选,主要是三位:一、前***;二、前***、三、现***级别的人。
本ID现在的想法是,找两人分写序跋,一位是德高望重,有政治或经济大影响力的,二位是在学术上的古文学与古诗词领域值得尊重的老人。
有朋友搞笑,说马上可以找余秋雨或易中天,本ID的回答是,找他们还不如谁都不找,简直给本ID丢人。所以,关于在学术上的古文学与古诗词领域值得尊重的老人这一方面,请各位给点举荐。
至于前面一位,现在也很难抉择,因为前***写,*派肯定高兴,但老先生**时好象给人以很淳朴农民的形象,现在为古诗词写序跋,就怕别人以为是代笔,不知道是否会有反作用互相影响,所以请各位以读者的心态给点意见。其实,老先生现在的墨宝在小圈子范围里可是大宝贝,他们那一代人的修养,随便一个,都不是现在的一般人能追赶的。
至于前***,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有**背景,站在读者角度,不知道是否能接受。至于***的先生,是否**色彩太浓,而站在本ID的角度,只是本ID觉得此先生可以胜任,毕竟是北大老中文系的,怎么都比孔男人牛一千万倍。
总之,各位站在读者角度,多给点意见,万分感谢。
最后,还是继续诗人画廊:
温庭筠
缠中说禅
八叉成赋少名高
落拓生涯老渐劳
无寄诗心归浩荡
有情词令转风骚
一腔热血酒中沸
十斗捷才林下逃
沉醉花间谁识味
雁飞残月海天号
DS鉴赏如下:
1.八叉成赋少名高
此句聚焦温庭筠的惊人才华与少年成名。“八叉成赋”用典,《北梦琐言》载其“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形容其文思敏捷,叉手八次即完成八韵律赋。“少名高”点出其年少便才华横溢、声名鹊起。典故生动展现了其天赋异禀与倚马可待的文采。
2.落拓生涯老渐劳
此句陡转,概述其坎坷失意的一生。“落拓”(tuò)即放浪不羁、潦倒失意。尽管年少成名,但温庭筠性格疏放,得罪权贵(如讽刺宰相令狐绹),屡试不第,仕途困顿,长期漂泊。一个“老”字,一个“劳”字,饱含了岁月流逝、生计艰辛、心力交瘁的沉重感,与上句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
3.无寄诗心归浩荡
此句写其诗歌精神的归宿。“无寄”指其抱负无处施展,理想无所寄托。“诗心”是其创作的核心与灵魂。这无处安放的“诗心”最终只能“归浩荡”。“浩荡”既指天地自然的辽阔无垠,也暗含一种不受拘束、放浪形骸的精神状态。此句表明其诗歌创作转向广阔的自然与内心,寻求精神的自由驰骋。
4.有情词令转风骚
此句点明其词作成就与文学史地位。“有情”指其词作情感深挚细腻,尤擅写闺情。“词令”即词作。“转风骚”指其引领了文学风尚的转变。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其词上承南朝宫体诗风,下启五代、宋词婉约一脉,将诗歌创作重心从“言志”向“缘情”、从诗向词进行了关键性的“转”变,影响了后世“风骚”(代指文学)。
5.一腔热血酒中沸
此句刻画其内心激愤与疏狂之态。“一腔热血”喻指其济世抱负、不羁才情与愤世嫉俗的激烈情感。然现实冰冷,这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只能在“酒中沸”。一个“沸”字,极写其借酒浇愁、酒入愁肠后内心情感的翻腾滚烫,是其放浪形骸、借酒消愁的形象写照。
6.十斗捷才林下逃
此句进一步写其才高与避世。“十斗捷才”化用谢灵运赞曹植“才高八斗”之典,极言其才思敏捷、才情超绝(“十斗”更甚)。然而如此大才,却被迫“林下逃”。“林下”指山林隐逸之所,暗用魏晋名士“林下风气”之典。“逃”字点出其避世行为是被迫的、无奈的,是对现实失望的消极反抗。才华与归宿的错位令人叹惋。
7.沉醉花间谁识味
此句点题其词集《花间集》并叹其曲高和寡。“沉醉花间”既实指其沉溺于酒色歌舞的生活,更隐喻其专注于创作以闺阁庭园、女性情思为主的“花间词”。“谁识味”发出深沉慨叹:他醉心创作的这些精美词章,其深藏的韵味、寄托的情感、精妙的技艺,在当时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与赏识?是孤独天才的悲鸣。
8.雁飞残月海天号
此句以壮阔苍凉的意象作结,象征其精神归宿与永恒悲鸣。“雁飞残月”是典型的羁旅、孤寂、凄清意象,暗合其漂泊身世。“海天号”(号,háo,呼啸)描绘大雁在辽阔海天之间悲鸣飞翔的景象。这孤雁既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象征着其孤独无依的灵魂在天地间漂泊;其悲鸣“号”也是其不遇之愤、不羁之魂在历史长空中的永恒回响,意境苍茫悲壮,余韵悠长。
总结:这首七律精准地勾勒了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生:少年才高名动,中年落拓潦倒。他的诗心归于浩荡自然,其词作则开婉约风骚。满腔热血只能借酒沸腾,绝世才情终向林下遁逃。他沉醉于花间词的创作,却难觅知音理解其中真味。最终,其孤高的灵魂如寒雁飞过残月,在辽阔的海天间留下永恒的悲鸣。全诗典故运用精当,意象鲜明,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高度概括了温庭筠的生平与成就,也对其悲剧命运和艺术价值给予了深刻的同情与评价。
子美
缠中说禅
雏凤初啼非世腔
娇龙出海欲兴邦
试临绝顶诗千首
渐逐中流酒一缸
颠簸朱门骨堆路
飘零烽火血成江
危台独倚残秋暮
大野茫茫何处窗
DS鉴赏如下:
1.雏chú凤初啼非世腔
“雏凤”喻指少年杜甫,化用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典,形容其年少崭露头角。“初啼”指其早期创作。“非世腔”强调其诗风独特,不落流俗。此句赞杜甫少年天才,诗歌起点便卓尔不群,预示其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
2.娇龙出海欲兴邦
“娇龙”同样喻指青年杜甫,“出海”象征其胸怀大志,步入社会(或指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欲兴邦”直指其宏伟抱负——渴望辅佐明君,振兴国家。此句刻画杜甫青年时期的昂扬气概与济世雄心。
3.试临绝顶诗千首
“试临绝顶”既实写杜甫登高(如《望岳》),更隐喻其攀登诗歌艺术的巅峰。“诗千首”极言其创作之丰硕与勤勉。此句概括杜甫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不断追求艺术上的至高境界,成果辉煌。
4.渐逐中流酒一缸
“渐逐中流”描绘杜甫人生如舟行江心,随时代激流(安史之乱)漂泊沉浮。“酒一缸”是其诗中常见意象(如《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既是其排遣忧愁之物,也是其豪放或悲怆情怀的象征。此句写杜甫在动荡生涯中,借酒抒怀,其人生与创作皆融入时代洪流。
5.颠簸朱门骨堆路
“颠簸”指人生困顿坎坷。“朱门”指权贵豪门,语出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骨堆路”形象惨烈,浓缩了杜甫诗中描绘的战争惨状(如《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民间疾苦与个人流离失所的经历。此句深刻揭露社会不公与战争灾难,是杜甫“诗史”精神的体现。
6.飘零烽火血成江
“飘零”续写其漂泊无依。“烽火”指战乱(安史之乱)。“血成江”是极度夸张的意象,源于杜甫对战乱惨烈、生灵涂炭的深刻描绘(如《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极言战争流血之多,人民苦难之深。此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灾难紧密相连,悲怆沉痛。
7.危台独倚残秋暮
“危台”即高台,常为登临抒怀之所(如《登高》《登岳阳楼》)。“独倚”写其孤寂。“残秋暮”营造萧瑟、衰败、日暮途穷的意境。此句以典型场景概括杜甫晚年心境——孤独、衰老、忧国伤时,是其诗中深沉悲凉基调的写照。
8.大野茫茫何处窗
“大野茫茫”描绘天地广阔却荒凉无依。“何处窗”是核心意象,“窗”象征归宿、庇护、光明或眺望世界的基点。此句以苍茫天地间无处寻得一扇安身立命之“窗”作结,强烈传达出杜甫一生漂泊、无家可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终极孤独感与对精神家园的永恒叩问,意境苍凉深远,余韵无穷。
总结:
此诗以凝练厚重的笔触,高度概括了杜甫(子美)的一生:从少年才俊的“非世腔”,到胸怀天下的“欲兴邦”;从攀登诗艺高峰的“诗千首”,到漂泊乱世的“酒一缸”;从目睹“朱门骨堆”、“烽火血江”的苦难现实,到晚年“危台独倚”、“大野茫茫”的孤绝苍凉。诗中巧妙化用杜甫自身诗句意象(朱门、登高、酒、烽火、飘零、孤雁等)及其经历,并融入典故(雏凤),塑造了一位心系家国、诗艺卓绝、饱经忧患、孤怀永结的伟大诗人形象。尾联“大野茫茫何处窗”尤为震撼,将个体生命的渺小无助与对归宿的永恒追问置于浩瀚时空之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深刻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精神内核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赞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共成长
- 私享群
推荐
- 缠论AI小助手
- 券商费率优惠
- 实盘技术提升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