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105(课后68):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教你炒股票105(课后68)

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008-07-02-15:35:56


备注

博文前面有关「经济结构」,

涉及专业知识,由DS解读,

具体内容附在文末;


正文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竟然把本ID和那郎什么的观点混到一起,本ID曾经写帖子揭露过郎某人。做人不能太天真,伪装得越深不过是目的更大而已,就像以前本ID所揭露的,那香港老头说东说西最终不过唯一引诱中国放弃外汇管制,现在这香港中年,说东说西,不过是引诱中国放弃自己真正的利器:二元经济体系。

请记住,即使两个人同时骂一样东西,但其目的和出发点可能完全相反,别以为某些人和本ID一样骂过流动性过剩谬论就认为和本ID是一路的,在经济圈子里,本ID好象还从来没有发现有同路的。

就像最早反对港股直通车而最终事实证明当时该政策的确实不可行,本ID也最早就白字黑字、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中国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谬论以及相应过度宏观调控的措施。其后的经济变化再次无情地证明,一切经济措施都有其理论与现实成立的前提,那种照抄西方经济学初级课本的所谓流动性过剩判断以及相应的过度宏观调控措施,在中国现存的经济结构中,根本就不存在其现实与理论的相应成立前提,也就注定不可能发挥实际有效的作用,反而要生出诸多并发症状。

就像一个癌症病人,最终杀死他的往往不是癌症本身而是诸多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基本都是因为不正确的医疗方法所造成,导致最终引发死亡也不是病死而是治死的。经济调控的道理一样,很多经济失败的例子,都是因为无的放失、生搬硬套的乱调控最终导致并发症而失控造成的。

任何一个对中国经济有最基本认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最基本的常识,目前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不是纯而又纯的所谓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模式,这就注定了我们所采取的经济调控方式必然与西方式的有着重大的区别。纯西药在这里肯定不会特别好使,反而中西结合,倒有最大可能去实现最理想的调控效果。

在这种二元的经济结构下,必须注意杜绝任何纯意识形态的偏激做法。中药西药都是药,都是手段,都是过江之筏,偏执于哪一方面,都是医者技艺与境界低劣的表现。世界万物,无一不是药,关键是医者如何用之。最理想的当然就是行之于未病之时,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已经现实地存在于将病或已病状态,如何无分别地切实根据现实情况用好这世间万药,是对医者、调控者智慧的最大考验。如果没有这种智慧,只能生搬硬套,那是比病更严重的灾难,真是国之大不幸矣。

然而,有一点比上述情形更为重要,就是必须警惕那种企图用一切手续、通过各种包装逐渐改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做法。二元经济结构,恰恰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经济这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最大秘密之一。那种认为二元经济阻碍中国发展的言论不过是站在西方所谓纯而又纯的市场经济角度发出的,实际上,这种理论上纯而又纯的市场经济,在西方的历史与现实中都从来没有稳定地存在过。而对于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落后体,要追赶西方,唯一可行与现实的就是二元经济模式,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与多次化解巨大危机的成功实践都恰好是在二元经济模式的现实前提下完成的。那种企图用纯而又纯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生搬硬套到中国的做法,比前面乱调控的更为阴险与有害。

现在,我们的最紧迫任务反而是要继续坚持与完善这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模式。完善的原则归根结底只有一条,就是必须让二元都强大起来,而不能是单纯的一元强大,否则就完全违背了二元经济的实质。二元经济的成功,必须存在同时强大的二元,这样才是真正的二元经济。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反而在于二元经济被伪二元经济所取代。何谓伪二元经济?就是一元畸形发展而另一元被实际压制,表面的二元而实际是单核化运行。

真正的二元经济,必然是双核化运行的,而胡乱调控所引发的并发症中最恶劣的一种就在于彻底破坏双核有效运行的机制。目前,中国经济恰好面临如此单核化的风险,单核化最终的结局,必然是无核化,一个无核的经济,注定的命运只能是系统的崩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算能重装系统,那也于事无补了。

对本题目展开论述,太浪费时间,还不如玩去。至于今天的大盘,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你对技术有点兴趣,本ID可以多说一点,就是今天收的是典型的连续下跌后新低倒T型K线,上次出现这种K线是2007年的12月18日,其后就是6124点下来的第一轮反弹的继续。

先看当时日线图:

再看07/12/18当时日线图:

虽然第二天7/3继续破位新低,

但随即强力反弹,收大阳线,

由此开启近一个月的反弹行情,

和07年底反弹行情很像,

就是第三段没有升破第一段

(而且也没能升破2990),

最终以三角型完成这轮反弹,

此后,继续破位新低……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K线,成为最终反弹底部的概率是70%,这次和上次唯一不同是上次是二次探底中产生的。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收集一下指数在历史走势中出现这种K线后的走势,对这种技术形态的认识就会深刻点了。

注意,以上的K线方法都是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和本ID的理论没什么关系,但可以辅助性应用。一般这种应用就如同一个联立方程解出极少的解,再利用这些辅助性工具,决定其中最大概率的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关键还是要根据当下走势去判别,而不能先入为主地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所有技术分析工具都可为我所用,

没有门派之分,好用即可:)

但无论哪种,根基永远是走势本身,

没有立场预设,没有先入为主,

管你牛熊,该买就买,应卖则卖……

一位对做空有执念的缠友,

言行合一,永恒难题……

无他,唯有不断修炼精进……

至于主动买套的操作,例如今天冲高出现小级别盘整背驰就可以用部分筹码做空,然后回来有差价,就把所有的重新买回来,这样,筹码就会不断增加,当然,如果筹码已经足够多,就可以保持数量不变,只回补固定的筹码。

先看当天新低时的买点机会:

再看对于能做t的,卖点在哪:

之后就是7/3买点了,

依然是开盘急跌的空头陷阱:

这种操作的原则就是,利用震荡把成本降下来,如果要熟练操作,就要好好研究本ID课程里关于一天8根30分钟线如何构成不同走势形态的章节,里面说得十分清楚,就不多说了。今天完成任务,帖子有了,本ID也解放了,玩去啦!

短差目的就是降低持仓成本,

要点就是高抛低吸,而且,

关键是「敢买」(急跌下来不害怕),

更要敢卖(知道下跌途中博反弹,

不能格局,必须见好就收)……

当你的仓位成本为0甚至为负,

至少在这支标的上,

你就是无敌的……


附:DS大模型解读

一、文本中「二元经济」的核心内涵与结构划分

1.定义与构成

文本所指的二元经济是中国特色结构性分工模式:

-第一元:国家主导的战略性部门

包括基建、重工业、国有经济等,承担逆周期调节、技术攻坚和国家安全职能(对应郎理论中的“过热部门”);

-第二元:市场主导的民生部门

以民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提供就业和消费供给(郎所称“过冷部门”);

文本作者强调,这种二元并存是主动设计的转型引擎,而非发展缺陷。

2.与西方理论的本质差异

-区别于刘易斯“城乡二元论”(传统农业vs现代工业),中国二元结构是体制性双轨制: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在追赶阶段,实现效率与稳定的平衡。

-文本批判将二元结构视为“过渡形态”的西方范式,主张其本身就是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制度载体。

二、为何作者视二元结构为“中国核心竞争力”

1.历史阶段的必然适应性

-危机应对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有部门通过4万亿投资快速稳定增长,民营部门保持出口韧性,双轨联动,避免系统性崩溃。

-资源错配的阶段性收益:通过土地财政补贴工业用地、户籍制度维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加速工业化原始积累。

2.超越西方模式的实践有效性

-西方“纯市场经济”要求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但中国通过二元缓冲:

-国有部门吸纳周期波动(如2008年国企逆势扩张);

-民营部门保障民生弹性(如“6+1”产业链,解决2亿农民工就业)。

-文本指出:双轨制是中国规避“拉美陷阱”的核心制度设计,避免在薄弱基础上,强行推行单一市场化的系统性风险。

三、作者预警的风险

1.已成现实的风险

2.1伪二元化(单核化):

2010年后出现“国进民退”苗头,制造业投资占比从2008年70%降至2024年58%,大量民企资金脱实向虚,进入地产金融。

2.2并发症爆发:

-房地产过度金融化(2024年开发投资降10.6%,土地出让收入降16%);

-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并存(2025年PPI连续27个月负增长)。

2.被部分化解的挑战

-产业链升级:通过“制造2025”等政策,推动部分企业向“6+1”产业链高端攀升(如华为、比亚迪掌控研发设计环节);

-劳动力再平衡:广东“双转移”政策,促进粤东西北GDP增速超珠三角,农民非农收入占比升至73%。

四、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进化与重构

1.传统二元的嬗变:从“体制二元”到“功能二元”

2.新兴二元结构浮现

2.1正规—非正规经济并存:

-正规经济:仅占GDP35%,提供稳定就业(社保覆盖率80%+);

-非正规经济:吸纳65%就业但抗风险弱(灵活就业者2亿人)。

2.2数字—传统产业分化:

AI替代制造业劳动力(2023年制造业就业占比,比2012年降5.2%),但催生短视频带货等新就业形态。

3.结构性矛盾的主要风险点

-要素流动壁垒:户籍限制使城镇化率远低于市民化率,抑制消费升级;

-金融错配深化:银行信贷78%流向重资产行业,新兴产业仅获12%;

-人口双拐点:少子化(2023生育率1.09)与老龄化(60岁以上占21%)叠加。

五、二元结构未来的优化路径与中国利益最大化选择

1.双核强化战略

-传统产业:通过REITs化解地产风险,保障房建设对冲商品房下行;

-新兴产业:发展“耐心资本”(如国家级产业基金),破解科技企业融资期限错配。

2.制度破局关键

-土地确权2.0:试点宅基地抵押,释放农村7000万亩建设用地资本价值;

-户籍改革:推行“常住地税制”,地方政府按实际服务人口获转移支付。

3.全球化新定位

在“内循环为主体”下构建韧性二元:

-政府主导元:保障产业链安全(半导体国产化率从2020年7%升至2025年28%);

-市场主导元:通过RCEP嵌入亚太价值链,规避“6+1”低端锁定。

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在二元结构的消解,而在其动态升级——从“对冲型二元”转向共生型双循环:国家主导元锚定安全底线,市场主导元激发创新上限。当两类经济部门能在统一要素市场中对等竞争、在自主技术体系中互补协同时,便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拐点。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共成长

- 私享群

- 云文全集(精品课)

-薇宝缠论细读笔记合集1.0(带目录)

-薇宝读缠专题-中枢篇


推荐

-缠论AI小助手

- 券商费率优惠

- 实盘技术提升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