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29课
【教你炒股票】第29课,
《转折的力度与级别》,
发表时间,
2007-02-09-15:08:08……
扩展成30分钟级别的下跌
其后的走势还可以继续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扩展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下跌;
5分钟级别下跌趋势,
即便2个中枢后的,
次级别,发生了背驰,
也不必然导致转折……
完全可能,逐步扩展为,
更大级别的下跌趋势……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化,总之,是必须把走势类型给完成了,这和“下跌+盘整”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仍然借鉴“线段”思路,
判断一个,特征序列带缺口的,
下跌线段,是否“被破坏”,
也就是,是否结束(转折),
判断标准,得是反向线段,
其自身的特征序列,
要正式走出“顶分型”,
才能判定,此前下跌线段,
“被破坏”(转折),
表现在K线图上,就是,
此前“5分钟下跌”背驰后,
要走出完整的“30分钟盘整”,
才能由此判断说,
此前“5分钟下跌趋势”,
发生了“转折”……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本ID的理论是最市场走势最精确的分析,必须把所有情况以及其分辨了然于胸,才可能对市场的走势有一个精确的把握。如果本ID把这套理论出版,书名就可以是《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市场”,是门“哲学”,
其内在规律,底层原理,
用“数学”思维表达的话,
即为,“缠论”……
建立在纯数学的推理上
因为本ID的理论的严密性以及对市场的意义,一点不比牛顿对物理的意义差,这一点,是必须逐步明确认识的。而且,本ID这套理论,是建立在纯数学的推理上的,完全没有发生爱因斯坦对牛顿颠覆等类似无聊事情的可能。不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本ID理论的,因此就会“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要想让缠论,发挥“作用”,
首先是“正念”……
如果,本心,最开始,
就秉持“怀疑”态度,
那,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发生“犹恐失之”的情况,
最先反省的,是问问自己,
是否“学如不及”……
三种情况,完全分类
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怎么样的情况,而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
“以上三种情况”,
其实指的就是,
【背驰-转折定理】:
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具体点说,就是,
一段“a+A+b+B+c”形态的,
5分钟级别下跌趋势,
其c段背驰后,
其后的“转折”情况,
统共分三种:
一)c背驰后,第一笔反弹高点,
只摸到中枢B的波动最低点,
而没能摸到中枢下沿,
只造成中枢B的扩展……
且,之后的向上走势,
依然没能回到中枢B,
也就依然,只能看做,
中枢B的扩展……
二)c背驰后的第一笔反弹,
摸到了中枢B的下沿,
且之后的走势,逐步完成,
30分钟级别盘整;
即,通过结合律,可以划分出,
由三段1分钟走势,
组建的一段5分钟盘整,
再由三段5分钟盘整,
组建成的一段30分钟盘整……
三)c背驰后,直接在5分钟图上,
走出 5分钟,及以上级别的上涨趋势……
没了……
就这三种,完全分类……
背驰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
注意,这里说的是最精确的情况,由于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有所类似,所以粗糙地说,也可以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
中枢B被扩展为30分钟级别,
和,走出30分钟级别盘整,
有所类似……
所以,粗糙地说,
但凡c背驰后,
要么走出大级别盘整,
要么,直接上涨……
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
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1次反弹),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
一买后的第一笔反弹,
能摸到中枢B下沿,
说明,反弹力度尚可,
其后,通过“时间换空间”,
逐渐走出大级别盘整,
进而伺机“上涨”的可能性,
就相对较大……
参考上图的1)所示……
如果,一买后第一笔【上】,
只能摸到中枢B波动最低点,
而没能摸到中枢下沿,
那反弹力度,显然很弱……
那之后,很可能,盘不了几笔,
最后走出“三卖”,
继续延续此前的下跌趋势,
去更低位置,做新中枢了……
参考上图的2)所示……
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
但有效性很大……
未完,待续
第29课未完,下篇继续……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