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53(课文1),一个原则是不变的

缠论53课

【教你炒股票】第53课,

《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

发表时间2007-05-23-08:47: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0aqw.html

由于新来的人越来越多,请都先把课程认识从头看一遍再讨论问题。另外,在分析一定要搞清楚中枢的递归定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连这都搞不清楚,没有彻底明白,那根本就不可能继续下去。

搞清楚中枢的递归,这是缠论根基,

这个弄不明白,缠论无法入门……

简单捋,本级别走势类型,

用本级别中枢个数来定,

只有一个中枢,就是本级别盘整,

2个以上中枢,是本级别趋势……

本级中枢,则由三段次级走势重叠来定,

那怎么判断次级别走势类型呢?

严格说,在本级别图上,

是无法精确判定次级别走势类型的,

其实,按理,也无需判定……

反正图上“线段”,即为“次级别”,

三条“线段”重叠,即为本级别中枢……

本级别图上,只能确定本级别走势类型,

如果想确认次级别势类型,

就得去次级别图上,再根据中枢数量,

做判断了……

以上,即为中枢的递归……

再者,关于级别的问题,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当成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去看一滴水,由此当然会看出不同的精细度,级别之与走势也一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叠构成一个30分钟中枢,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5分钟的走势都可以看成就是一个线段,没有内部结构的,这线段的高低点就是对应5分钟走势的高低点;

其实在后期“笔线段”课程之前,

缠师在本课,即已指明,本级别图上,

“线段”即为次级别……

三条“线段”重叠,即为本级别中枢……

一条走完的线段,其起点和终点,

也就是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即为该段次级别走势的区间……

而站在5分钟的次级别1分钟上看,每段5分钟的高低点都不绝对是在5分钟走势的结束或开始位置,当然,按1分钟的级别重新用结合律重新组合,总能让高低点分别在开始或结束的位置;

在30分钟图上,看一段5分钟级别走势,

它的区间划分,就是上面的原则,即,

“这线段的高低点,就是,

对应5分钟走势的高低点”……

但调到1分钟图上看,这段5分钟级别走势,

它的起点和终点,未必是它的最高最低点,

途中或许有突发抽筋型走势,

尤其在顶部或底部时,由于多空拉扯,

可能出现,突破起点和终点的价格,

因为1分钟图,看到的细节更多,

也就意味着,“噪音”更多……

但即便是这样,也可能通过结合律,

通过数学式的,标准化处理,使得,

1F图上,看到的5F级别走势,

和,30F图上,看到的5F级别走势,

是标准统一的……

但站在分笔的级别上,这又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用1分钟的级别重新组合时,其实就先把分笔上的级别都看成没有结构的线段了。

但如果站在分笔级别上,

再来看这段5分钟级别走势,

可能看到的真正的走势起点终点,

和在1分钟图上,能看到的,

又不一样了,或者说,更精确……

甚至,这个级别还可以继续往下,

最后的最后,落在缠师说的,

那“一笔”交易上,或许是笔万手大单,

也可能就是一笔100股……

但,理论上,是可以追溯到,

最精确那一笔交易的……

对于天才型操盘手,类似缠师,

就是确实能做到的……

缠师曾提过,他早年发明的,

看盘口的“古怪”方法……

只是普散,未必能掌握此等绝技了……

这是十分自然的,就像我们研究猴子的行为时,如果还考虑其中的每个细胞里包含的分子里的原子里的电子的走势问题,那猴子就不是猴子了。所以,这个原则是必须明确的,例如你决定用30分钟来操作、观察时,其实就已经先假定把所有完成的5分钟走势都看成线段了。

总之,这一大段话的核心要义,即,

打开某级别k线图,图上“线段”,

即为次级别走势……

注意,这里和区间套定理是没有冲突的,当30分钟进入背驰段,为了更精细的定位,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去看这段走势,这是极为自然的。只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倍数的去看就可以。再例如,在看30分钟的第三买卖点时,由于要涉及次级别5分钟的判断问题,所以那时候就不能光用30分钟级别的显微镜,同样要转换成5分钟的。

大级别进入背驰段,为了抓买点,

当然要调到次级别图去看……

但无论这些显微镜如何转换,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当你用一个级别的显微镜时,就等于先把次级别的当成线段了,也就是说次级别不在该级别的观察中。

再次强调,打开某级K线图,

图上“线段”,为次级别走势……

当然,(还)有这(着)最精细最严格的方法,就是从最低级别的分笔中逐步组合分析上来,这样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但这样太累,而且毫无必要。理论是用来用的,只要不违反理论的基础与绝对性,当然要选择更简单的用法。对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否则一下30分钟、一下1分钟、一下又年线,非把自己换晕了。

后来缠师设计了“笔线段”,

从1分钟图上开始逐步组合分析,

已经算是相当精细严格了……

但正如缠师这里说的,理论是为了实操,

怎么方便快捷,又有效,就怎么来……


本课,未完

下篇继续,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