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73课
【教你炒股票】第73课,
《市场获利机会的绝对分类》……
课文发表时间:2007-08-23-22:35:20
以下是课文正文:
说起获利,最一般的想法就是低买高卖就获利,但这是一种很笼统的看法,没什么操作和指导意义。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在本ID理论下,都有一个最明确的分类,用本ID理论的语言来说,只有两种:中枢上移与中枢震荡。显然,站在走势类型同级别的角度,中枢上移就是意味着该级别的上涨走势,而中枢震荡,有可能是该级别的盘整,或者是该级别上涨中的新中枢形成后的延续过程。任何市场的获利机会,都逃脱不了这两种模式,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本ID理论而知。
任何(单边)市场的获利机会,
就两种模式(看,又是完全分类):
1)三买后的中枢上移;
2)中枢形成及震荡;
中枢形成包含了一买和二买,
中枢震荡包含类二买……
在你的操作级别下,中枢上移中,是不存在着任何理论上短差机会的,除非这种上移结束进入新中枢的形成与震荡。
缠师多次强调,三买后的中枢上移中,
不要自作聪明做短差……
一定要学会,拿到次级别走势完美再卖……
即次级别至少要包含1个及以上的中枢,
且自身背驰段确实顶背了,再卖……
甚至有时一卖本身没有顶背,那就,
可以等到二卖(创不创新高都行),再卖……
总之,在主升浪过程中,
要学会持股……
而中枢震荡,就是短差的理论天堂。只要在任何的中枢震荡向上的离开段卖点区域走掉,必然有机会在其后的中枢震荡中回补回来,唯一需要一定技术要求的,就是对第三类买点的判断,如果出现第三买点你不回补回来,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一次新的中枢上移,当然,还有相当的机会,是进入一个更大的中枢震荡,那样,你回补回来的机会还是绝对的。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按本ID的理论做短差买不回来,这没什么奇怪的。如果你连中枢都没分清楚,级别也没搞懂,中枢上移与中枢震荡也分不清楚,第三类买点就更糊涂,那也能短差成功,只能说你刚好运气好,死耗子摔到瞎猫爪子上了,天上哪能天天掉死耗子?以上,只是在某一级别上的应用。用同一级别的视角去看走势,就如同用一个横切面去考察,而当把不同的级别进行纵向的比较,对走势就有了一个纵向的视野。
中枢震荡,是技术型选手的天堂,
在向上离开段的卖点区域,
注意,这里缠师用的是“区域”,
说明,在实操中,无需强迫自己,
在震荡行情中,卖到“最高”,
虽然去次次级别图上,
去捉相对“最高点”,并非完全不可能,
但站在本级别图上,只要能在盘整顶背区域,
及时卖掉,就可以算技术过关……
同时,能及时在向下震荡段的买点区域,
也就是本级别盘背买点(二买或类二买),
也就是次级别以下的一买点,
及时回补,即可……
一个月线级别的上涨,在年线级别上,可能就是一个中枢震荡中的一个小段。站在年中枢的角度,如果这上涨是从年中枢之下向中枢的回拉,那么,中枢的位置,显然就构成需要消化的阻力;如果是年中枢之上对中枢的离开,那么中枢就有反拉作用。这都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下面谈论的,是如何选择超大的机会。
如果存在一个中枢区间,
站在中枢震荡视角,
某段上涨,如果位于中枢之下,
那它就不妨看做对这个中枢的反弹,
其反弹高度,必然受到中枢的“压制”,
也就是缠师说的“需要消化的阻力”……
而某段上涨,如果位于中枢之上,
那它相对该中枢,就是一种离开(尝试),
必然会受到下面中枢的回拉……
如同发射火箭,除非动力足够强,
否则,火箭终究逃脱不了地球重力,
导致发射失败……
人生有限,一个年中枢的上移,就构成了人生可能参与的最大投资机会。一个年的中枢震荡,很有可能就要搞100年,如果你刚好落在这样的世界里,简直是灾难。
所以,有时人生际遇,
并非因你个人能力不行,
只是,确实,生不逢时……
所以,不要对自己太过失望……
而能遇到一个年中枢的上移机会,那就是最牛的长线投资了。最牛的长线投资,就是把一个年中枢的上移机会给拿住了。当然,对于大多数人的生命来说,可能最现实的机会,只是一个季线级别的上涨过程,这个过程没结束,没见到那新的年中枢,人已经没了。这个年中枢的上移过程,有时候需要N代人的见证。看看美国股市的图,现在还没看到那新的年中枢,
依然在年中枢的上移中,想想美国股市有多少年了?
所以,对于一个最现实的获利来说,一个季度甚至月线的中枢上移,已经是足够好的一生最大的,在单个品种上的长线获利机会。一个季度中枢的上移,可能就是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月线上涨,能有如此动力的企业,需要怎么样的素质?即使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规模是有其极限的。而一个能获取超级上涨的公司,也不可能突破那个极限。因此,顶已经是现实存在了,根据企业的行业,其相应的极限还有所不同。对于操作来说,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哪些企业能向自己行业的极限冲击。但针对中国的企业、上市公司,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个判断,就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必然有至少一个中国的上市公司会去冲击全球的行业理论极限。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魅力所在。因为,几乎有多少个行业,就至少有多少只真正的牛股。不过,有些行业,其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筛选出去。这种行业的企业,注定了,是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中枢上移的,除非他转型。因此,远离那些注定没有季线甚至月线以上级别中枢上移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最终都是某级别的中枢震荡。
必然有至少一个中国的上市公司,
会去冲击全球的行业理论极限,
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魅力所在……
不过有些行业,注定没有季线,
甚至月线以上级别中枢上移的行业,
所以,要远离这些行业,
所谓那些“夕阳行业”……
这里,就涉及基本面的分析与整个世界经济的综合判断,谁说本ID的理论只管技术的?但任何的基本面,必须在本ID的几何理论的关照下才有意义,在这个视角的关照下,你才知道,究竟这基本面对应的是什么级别、什么类型的获利机会。找到了行业,就到了具体企业的寻找。对于长线投资来说,最牛的股票与最牛的企业,最终是必然对应的。没有人是神仙,谁都不知道哪个是最后的获胜者。但谁都知道,最终的获胜者最终必然要到,例如10万亿人民币的市值,那么,他的市值必然要经过任何一个低于10万亿人民币的数。
选择行业,涉及基本面分析,
与整个世界经济的综合判断,
比如,新技术革命,到底在ai,
还是新能源,还是其他?
但这些研判,还是立足于缠论结果……
必然,图,只有一张……
这就足够了,这就马上可以百分百推理出,这个企业,或者是当下的龙头,或者是在今后某一时刻超越当下龙头的企业。有这样一个推论,本ID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最合理的投资方案。
经过基本面研判和K线分析,
找到心仪行业后,就找它的龙头,
或潜在龙头竞争者……
一、用最大的比例,例如70%,投在龙头企业(可能是两家)中,然后把其他30%分在最有成长性(可能是两三家)的企业中。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龙头企业已经在基本面上显示必然的败落,那当然就选择最好的替代者,如此类推。
70%投龙头(可以2家),
30%投最具成长潜力(可以2-3家)……
二、只要这个行业顺序不变,那么这个投资比例就不变,除非基本面上出现明显的行业地位改变的迹象,一旦如此,就按等市值换股。当然,如果技术面把握好,完全可以在较大级别卖掉被超越的企业,在其后的买点再介入新的龙头已经成长企业。
企业地位不变,比例不变,
地位更替的话,该换则换,
但仓位比例不变……
还是70%投龙头(新龙),
30%投潜在竞争者……
三、这就是本ID理论的独门武器了,充分利用可操作的中枢震荡(例如日线、周线等),把所有投资成本变为0,然后不断增加可持有筹码。注意,这些筹码,可能是新的有成长或低估价值的公司。
缠论资金管理精髓,就是,
充分利用震荡,降本增筹……
注意,这里增加的筹码,
并非新投资金,而是从市场赚的……
多赚的钱,既可以继续投入旧龙,
也可以投入到市场新晋潜力股……
四、没有第四,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密切关注比价关系,这里的比价关系,就是市值与行业地位的关系,发现其中低估的品种。
不要死抱龙头,因为,
老大随时可能被干掉……
要保持高度敏感,把握行业脉动,
一旦发现小弟有超越之势,
就要及时出清旧龙,买新龙……
注意,任何的投资,必须是0成本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如此重要的投资精髓,
缠师特意,单起一段……
这个理念,要融入血液里……
以上这个策略,就是基本面、比价关系,与技术面三个独立系统完美的组合,能这样操作股票,才有点按本ID理论操作的味道。当然,以上,只适合大资金的操作,对于小资金,其实依然可以按照类似思路,只是只能用简略版,例如,就跟踪龙头企业,或者就跟踪最有成长性的那家。
小资金,要么紧盯龙头,
要么,紧盯随时可能代替老龙的老二……
当然,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小资金,利用小级别去快速积累,这是更快速的方法,但资金到一定规模后,小级别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小散户,开始用打板方法,
追求快速翻倍,可以……
一旦成功,后续再想发展,
就要回到上面缠师的路子……
有人可能说,你怎么不说政策面?政策面那种玩意,不过是制造最多是周线级别的震荡,这正是提供技术上降低成本、增加筹码的机会。1929年、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改变美国股市年线级别的中枢移动,政策面又算得了什么?
加息,降息,加税,降税,
最多制造周线级别的震荡……
反而是技术上降本增筹好时机……
所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任何人或国家,都无法阻挡……
认清大势,投入其中,
于投机中,修炼正果……
本课,未完
未完,下篇继续……
有问题,请留言……
请点“赞”或“在看”,并标“星标”,
以便及时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