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打坐23:“任”病最缠人
发表时间 : 2008-02-03 - 10:03:47
分类:缠中说禅
类型: 博文
坐标:教你炒股票9 7(课后8)
注
课后第7篇博文——
《 不同层次的人 》,原文已被删……
老办法,细读笔记上传共享文件夹,
请「私享群」群友,及订阅
「云文全集」、「笔记合集」的缠友,
按需自行查阅……
此篇无需解读,拜读即可……
文末附DS所思……
正文
其实,“任”病归根结底来自“你”自我设计的幻象,所有的“任”病模式,都出不了意识的范围,说得粗暴点,就是自渎。中国式思维,是很容易产生“任”病的。例如,中国之所以老庄盛行,其来源就是这“任”病。当庄子自渎着遥遥游时,不过是这“任”病的一种演绎。
后来,这一切演化出无数的形式。例如,随缘之说,请问,你不随缘难道这缘就不随你?业力如影随行,你意识中自渎着随缘不随缘都改变不了;例如,随遇而安,也是一个道理,都不过是意识的自我安慰罢了;例如,不选择自己是哪种人,不在哪种人之列,请问,你是哪种人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就如同你把手放到火里烤那肯定焦掉,这是你的业力所决定的了,不是你的意识自渎一下我不选择就不被选择了。
逍遥天地也好,一切随缘也好,随缘任运也好,随遇而安也好,都不过是在业力之网下无聊的自渎与自我呻吟。要真打坐,就首先要直面这业力之网,不要自己骗自己。你在散乱状态,无论你怎么自渎,就是这那状态中,除非你真能摆脱散乱的业力,而这,和你的自渎无关。
“任”病最缠人,为什么?就是这是人自我逃避而画出的最艺术又最有审美情调的玩意。而人,总爱对影自怜的,总是要敝帚自珍的,而人的意识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可以制造一个幻象的世界去满足人的一切自渎。
而这“任”,永远走不出的就是“你”与“你的”,无论你如何“任”,都是你的“任”罢了。
生死面前,一切花把势都没用,陶渊明说“托体同山阿”,然后最喜欢自渎的中国文人就觉得这意境太好了,这境界太好了,其实,不过是煮熟了鸭子嘴还硬,别说你的那个体根本就什么都不是,就算你那山阿,最终也不过要坏灭去,你“托”个什么?死了还要扯一个山阿的幻象来托,典型的偷心不死。
打坐,没有任何让你偷心的地方,你的意识怎么变花招都没用,而不穿越这意识的所有花招,你就没法直面生死本身。
而不直面生死,你的打坐又有什么鸭屁用?要不被生死所骗,首先就要不被自己所骗。生死,不过是一个骗局,而这骗局包括了你的所有,你的所有都在这骗局之中,而不首先戳穿自己,你就永远被生死所骗。
被骗的,总是能被骗的。而谁又是这能被骗的呢?参!
2008-02-03 - 10:09:31
请老师有时间讲讲《金刚经》,谢谢老师。
缠中说禅2008-02-03 - 10:12:06
你是希望听文字上的《金刚经》还是真正的《金刚经》,如果是后者,本ID天天都在讲。先下,再见。
炒股就是最好的学佛……
听听DS会怎么说:
这段文字以禅宗直指人心的方式,揭示了一种修行中常见的认知误区——"任"病。现以禅宗见地作如下平实解读:
一、"任"病的本质
实为意识编织的认知牢笼。修行者通过"逍遥"、"随缘"等概念构建心理舒适区,本质是第六意识(分别识)的自我麻痹。如《坛经》云:"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正是将佛法概念异化为精神避风港。
二、业力观的误解
文中"业力如影随形"的论述,契合《瑜伽师地论》所说"业果决定"之理。但需注意:1)业力非宿命论,而是动态缘起;2)随缘非消极,恰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积极智慧。将随缘等同于不作为,实为错会祖意。
三、打坐的实相
真参禅须如临济禅师"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般彻底。文中强调的"直面业力之网",即禅宗"参话头"的工夫——在念头起灭处直下承当。如大慧宗杲云:"不得作无事理会,不得向意根下思量。"
四、生死观的勘破
"托体同山阿"的批判,暗合《楞严经》"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之旨。生死大关不在意境营造,而在当下觉照。永嘉玄觉《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正指此理。
五、修行关键
破认知幻象:如赵州和尚"吃茶去"公案,截断意识分别;
行真实工夫: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非放任而是念念觉照;
证本来面目:《景德传灯录》载二祖觅心不可得,方悟安心法要;
结语:真修行非造作意境,乃如香严击竹顿悟,在日用中打破意识窠臼。所谓"任"病,实为未达"无念为宗"之病,当依六祖"于念离念"之教,方得真实受用。
提示
根据微信最新推送规则,
请点“ 赞 ”或“ 在看 ”, 并标“ 星标 ”,
以便及时收到新内容通知……
不然,订阅首页很可能会看不到……
有问题或建议,请留言……
欢迎大力使用【缠论AI小助手】
腾讯元宝已接入deepseek满血版,
【小助手】能力,相比此前,
更有进步,可多多使用
共成长
- 私享群
投票
近期有个想法,想每周找个时间,
通过会员直播(腾讯会议或钉钉之类,
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
和大家做一些更即时性的交流……
因为平时,和缠友讨论时发现,
有些问题,相比打字叙述,
那种来言去语的聊天方式,
显然更适合难题的解惑和交流……
况且「直面 对话」,不也正是,
禅宗最喜欢采用的方式吗
公案,话头,多少灵光闪烁,
就在一言一句中,不断涌现……
到时,我会根据大家的投票情况,
再具体落实推行……
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让我们这些内心真正认同缠师的同好,
共同构建一个更为私密而坦诚,
同时也更为热情而放松的交流空间……
期待大家的参与……
如想了解详情,请后台回复「直播」,
如有建议,也欢迎留言
……
公益